新闻中心News

凤凰联盟泰国小吃连锁化背后的资本游戏

2025-04-30 04:08:44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在泰国的街头巷尾,地摊小吃一直是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着资本的介入,这些传统小吃正经历着脱胎换骨的连锁化扩张,悄然重塑着街头美食的生态格局。这种转型虽然带来了规模效益与溢价空间,却也引发手工技艺失传、文化特质稀释等深层隐忧。当霓虹灯牌取代炭火炊烟,电磁炉替代祖传铁锅,泰国美食的“灵魂温度”正面临资本效率与人文价值的双重考验。

  泰国路边摊文化承载着市井生活的烟火气,清迈夜市里的芒果糯米饭、普吉岛海滩旁的椰子冰淇淋,以及获选米其林星级餐厅的街头小吃咖喱蟹,都曾是分散化个体经济的典型代表。这些小吃以“现做现卖”和低廉价格著称,长期被视为维持生计的底层经济形态。

  据泰媒报道,泰国工业部长艾格纳表示,泰国对2025年的投资前景持乐观态度,预计2025年的投资表现将与2024年相当。该乐观预测基于外国直接投资(FDI)的持续增长,2024年泰国的FDI金额已达到8321.1亿泰铢,同比增长25%,这股资本热潮正在向消费领域渗透。例如,曼谷香格里拉酒店举行泰国街边小吃市场特色主题晚宴,推行系列街边美食小吃。资本的介入不仅提升了产品的溢价空间,更将路边摊从“生存经济”推向具备规模潜力的商业赛道。

  这一转型的背后是消费场景的重构。传统的路边摊主要依赖人流量和地段优势,而在资本推动下的品牌化运营则通过社交媒体和电商渠道打破空间限制。例如,小红书用户复刻的“斑斓叶椰浆配方”被改良为预包装食品,通过直播带货销往中国和东南亚。

  在颜值经济的催化下,资本的“标准化”改造甚至延伸到美学层面。例如,曼谷开设夜市主题购物中心,用霓虹灯牌和复古摊位复刻街头氛围,消费者在空调环境中享用米其林级小吃,使得人均消费较传统摊位有所提升。这种“烟火气的精致化”既满足了中产阶层的体验需求,也为资本创造了更高的利润空间。

凤凰联盟泰国小吃连锁化背后的资本游戏(图1)

  资本的注入深刻重塑了泰国街头美食的生态格局,推动其迈向工业化变革。原本如芒果糯米饭此类依赖手工蒸煮、现切芒果的传统工序,如今已演变为中央厨房预加工、冷链配送与门店复热的标准化流程。而林查班港发达的物流网络为这一转变提供了坚实支撑,使得冷冻榴莲肉和灭菌椰浆的采购成本较个体摊贩降低。在这一进程中,涌现出诸多典型案例,像曼谷网红摊位“凉拌柠檬”,借助B站美食博主的探店视频迅速积累百万流量,随后资本推出加盟体系,在门店引入“爆款”系列小吃,实现品牌化运营;Bangkok Tasty曼谷谷小吃利用专利技术,将各种著名的泰国糕点在保持原有味道和成分的基础上,改良并发展为便携式的泰国糯米饭脆片出口至全球,这显示出资本与街头小吃美食正在加深融合的趋势。凤凰联盟

  然而,工业化改造并非一帆风顺,它引发了诸多争议。传统摊贩使用的炭火烤炉被电磁炉取代,食客们抱怨“失去了烟熏味的灵魂”;预包装酱料虽延长了保质期,但添加剂含量引发了食品安全担忧。例如,2021年泰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出售调味食品的生产场所进行检查,发现蜡状芽孢杆菌指标不合规,不符合泰国公共卫生部规定。

  此外,更为深远的影响在于文化层面的“稀释”。正如普吉岛老字号炒粉摊传人的比喻,资本要求将祖传配方减糖、减辣以适应国际口味,“这就像是给泼水节穿上了西装”。资本使得传统美食文化的纯粹性面临严峻挑战。

  尽管泰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尚未正式明确批准路边摊企业首次公开募股(IPO),但资本市场的想象已在悄然发酵。据泰媒报道,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BOI)发布,2024年前9个月的投资促进申请价值同比增长42%,达到7225亿泰铢(约合217亿美元),是自20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农业和食品加工行业有226个项目,总价值为530亿泰铢,显示出较高的增长潜力。一股资本的热潮正在席卷泰国,这股浪潮也蔓延至餐饮业。

  2024年初,泰国拥有30年历史的路边小吃店Chaixi宣布计划转型为企业,为其在泰国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募股做准备。该小吃店创始人潘罗曾在2019年表示,如果Chaixi在泰国证券交易所上市之后,预计年收入至少为100亿泰铢。

  与此同时,在资本的狂欢浪潮之下,实则潜藏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风险。在政策层面,泰国《外商经营企业法》规定,泰国本土餐饮企业需保留51%的本地股权,凤凰联盟若超51%的股份由外国人或外国公司持有的公司,将被《外商经营企业法》视为“外国”或“外籍”公司。这一政策壁垒使得国际资本在进入泰国餐饮市场时,大多选择采用“协议控制”(VIE)架构来规避监管。然而,这种操作方式极易引发法律纠纷。

  在市场竞争方面,资本加持的连锁品牌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通过补贴的方式抢占优质点位,对传统小吃摊贩的生存空间造成了挤压。以曼谷唐人街为例,摊位租金的上涨导致部分个体摊贩因无法承受高昂的租金成本,被迫向郊区迁移。

  而更深层的矛盾在于商业逻辑与传统文化的冲突。资本追求标准化和规模化,但泰国美食的魅力恰恰源自“千人千味”的个性化。当资本用净利润率、客单价和翻台率等指标来衡量路边摊时,那些无法量化的因素——摊主与食客的寒暄、火候掌控的微妙差异、随季节调整的秘方,正在被系统性“抹杀”。正如曼谷街头艺术家在壁画中描绘的场景:一个股票走势图吞噬了冒着热气的汤锅,隐喻着资本对本地文化的侵蚀。

  泰国路边摊的资本化进程,本质上是一场传统业态与现代商业激烈碰撞的变革之旅。资本的介入如同一把双刃剑,既创造了效率提升和规模扩张的奇迹,让泰国美食得以跨越地域限制,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却也使得许多摊位在标准化、规模化的浪潮中,付出了文化特质流失的沉重代价。正如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所言,经济的发展不应以牺牲文化底蕴为代价。未来,泰国路边摊的破局之道或许在于,让资本的温度与食物的温度共存。在追求商业成功的同时,守护好那份独特的烟火气与文化灵魂,如此方能实现摊主、消费者与文化传承的多方共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搜索